作者:楊為傑醫師

 

 

當孩子吃了某些東西後,身上起了蕁麻疹、或其他的皮疹、或其他的反應。家長帶來門診問說:想要驗個過敏原。我 99 % 會建議不要驗。因為白忙一場的機率是很大的。更慘的是,可能一整個搞錯方向,孩子平白無故地被禁止接觸很多食物,結果將來還真的更加過敏!

 

 

被誤解的「過敏原檢查」

2017 年 7 月份,美國國家學院(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, Engineering, and Medicine,相當於我們的中央研究院,但是那是世界級的機構)發佈了一份關於食物過敏的指引。這份指引在 10 多位學者的努力下,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與證據,給了醫療人員最先進的「食物過敏診斷與預防之建議」。

這份指引有提到過敏原檢查被過度使用與錯誤解讀的問題,全世界都有這樣的狀況。

 

 

食物過敏原檢驗是什麼?

人的血清中有很多抵抗外來入侵者的「抗體」,這些抗體會去辨認外來物。如果抗體認為該外來物是不好的東西,便會黏上去,希望可以清除或消滅這些外來物。而抗體有很多種,其中有一個抗體的大家族叫做「免疫球蛋白」(ImmunoGlobulin),簡稱 Ig (不是 Instagram 喔 ! XD)。

免疫球蛋白(Ig)這個大家族,又可再細分為 IgA、IgE、IgG 等等。而這個名為「IgE」的免疫球蛋白,就參與了許多過敏反應。食物過敏原檢查,就是去偵測人體內有沒有會與特定食物反應的 「IgE」。例如:抽血檢驗發現體內有會對蛋白反應的「IgE」,就會判定這個檢查對蛋白是陽性的。

 

 

但食物過敏原檢驗陽性=過敏嗎?

並不是。並不是。並不是。重要的事情說三次。

有另外一份研究,對象是 125 位0-19 歲的孩童。這些孩子都因為之前的檢查有食物過敏而去避免某些食物。因為他們的血清內可能有對雞蛋、牛奶、花生等等食物有反應的「IgE」,所以之前都建議他們不要接觸這些食物。

但是,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但是。該研究把那些所謂「不應該吃、有過敏的食物」加回這些孩子的飲食中。發現 84-93 % 之前避免的食物,都可以加回去,而且沒有產生任何的症狀與問題。換句話說,有將近 90 % 檢驗異常的食物種類,根本就沒有真的過敏反應產生。這 90 % 的食物,是被誤會了!

 

 

但食物過敏原檢驗正常=沒有過敏嗎?

並不是。並不是。並不是。重要的事情說三次。

食物過敏並不全然是透過「IgE」,也有透過「IgG」發生的食物過敏。如果食物過敏是與「IgG」有關的,那麼食物過敏原檢驗也驗不出來。換句話說,太相信檢驗正常就放心吃,結果可能忽略了真實的過敏。這事情還蠻常發生的。

 

 

那我該怎麼判斷食物過敏?

我永遠記得我的老師,兒童過敏大師王志堯教授教我們的:『病史、病史、病史』最重要。大部分真正的食物過敏是透過詳細的問診找出來的。在既有病史的懷疑下,搭配適當的過敏原檢查與 Oral Food Challenge (讓孩子去反覆嘗試食物)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該指引建議:

  1. 如果孩子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後的幾小時內,會產生反應(皮疹、嘔吐、腹瀉)等等。要懷疑食物過敏。
  2. 嬰幼兒與兒童,如果有中度以上的異位性皮膚炎,也值得去查一查食物過敏的狀況
  3. 如果有這樣的長期症狀:進食後幾小時內會產生腸胃症狀(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黏液便、血便)等等,也要懷疑食物過敏

 

 

結論

如果懷疑食物過敏時,請您詳細記錄孩子發生前後的飲食、症狀、孩子的感受。而不是先驗過敏原,有時候這些檢查反而會誤導你,慎之慎之。

再次強調:詳細的病史才是找出食物過敏的重要基石,而不是過敏原檢驗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Sicherer SH, Allen K, Lack G, et al. Critical issues in food allergy: a National Academies consensus report. Pediatrics. Published online July 24, 2017.
  2. Fleischer DM, Bock SA, Spears GC, et al. Oral food challenges in children with a diagnosis of food allergy. J Pediatr. 2011;158(4):578-583.

 

Source: https://twkid.com/p/2797/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