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為傑醫師
為什麼這年紀的孩子,愛「打人」「咬人」?
1-3 歲的孩子,是充滿能量想要去探索世界的。他們想要去「碰觸」很多事物,探索很多人的反應。絕大多數都不是帶著惡意去攻擊人,而是「好奇」,這是要先瞭解的事情。第二,這個時期,孩子的情緒腦在發展,所以他腦部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情緒,來得又很快。同時他還不會控制這些感受,有時候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時,他就會用動作去表示他的不滿。因此「打人、咬人」等各式各樣的攻擊行為就會容易產生
還有一點,如果這孩子從小就會「被打」、「看人被打」。在他的世界觀裡面,他會容易認為打人是正常的、應該的,所以當他有行為能力時,就開始「模仿」。這是所謂的「暴力迴圈」,小時候被打的小孩,長大以後會更容易打別人,然後這些孩子繼續學習這些打人的事情。
我希望我們這一代,可以斷絕這些「無效」的習慣。我從來都不信奉愛的教育是唯一,我不打小孩,因為我很清楚打小孩對於教養沒有幫助,同時打小孩只是在教導他暴力行為。已經太多太多的研究證明這些事情了。
孩子並不知道社會的規範
人類的歷史已經有百萬年,但是文明只有五千年。因此孩子的大腦還是像個原始人類一樣,完全不懂任何的社會規範。教育他們,是我們的責任。因此他會有攻擊行為,完全是正常的。只是我們需要去導正他。
明白這點,就不會覺得孩子的攻擊行為有什麼奇怪的。這不是他的問題,只是我們需要去教育他。
我該怎麼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
儘早處理:攻擊他人,包括父母,永遠是錯的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孩子很小的時候,可能會半開玩笑的打爸爸媽媽、打祖父母。我看過很多家庭會覺得「沒關係」,「他只是在玩」,而不去糾正他。此時不糾正,等到他以後打別人再來改,其實就太晚了。任何壞習慣,一定要在剛出現時就處理掉,千萬別等火都蔓延到整座房子了,再來打算撲滅,那太累了。別讓孩子的大腦中形成暴力迴路……。
訂立規範,立即反應:儘早訂下家裡的規矩,例如:絕對不可以打人之類的。一旦孩子越界,「馬上」處理。在旁邊的大人,一定要有共識(包括父母、祖父母、老師等等),然後馬上告知他的行為是不對的,然後重新告訴他這裏的規矩是:絕對不准打人。
轉移、轉移:孩子打人或咬人時,跟他說「不要咬人」,只會強化他的行為。最好的方式是制止後,把孩子帶開,或者是不理他。例如:如果我兒子打我的頭,我會制止他的手,然後嚴正地告訴他我很不高興他這麼做,我們家的規矩是絕對不准打人,然後我會走開。孩子天然的想爭取父母的注意力,所以當你離開他,這就是轉移他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。
正向引導: 攻擊行為出現時,我們可以去引導他的動作,例如:我兒子剛開始在摸我姪子 S 時,會太大力,像是在打他一樣。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,我不會說:「你不要打 S」。而是我會跟他說:我知道你想秀秀 S ,然後帶著他的手,教他什麼是「輕輕摸」。每次他不小心太大力時,我會重教他一次什麼是「輕輕摸」。把重點放在「輕輕摸」,而非「不要打」。
正向的引導是最有效的。
正向的引導是最有效的。
正向的引導是最有效的。
孩子不容易從懲罰中學習。請參考:鼓勵的力量
跟他人衝突時?孩子要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,以及跟他人相處。只要問題不大,成人最好袖手旁觀。在安全的範圍內,讓孩子自己去處理。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,給他們空間,他們展現出來的溝通藝術,甚為驚人。我兒子一歲多的時候,雖然很愛他的小表姐 F ,但是還是整天跟 F 起衝突。我們跟 F 的媽媽有達成共識,總之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,必要時我們再給予引導。
強化、強化、再強化。養成好的習慣,自然就會驅逐掉壞的習慣。而好的習慣怎麼養成?靠著家長不斷的提醒與強化。例如:他每一次正確反應的時候,就鼓勵他,「你剛剛有記得洗手,非常棒」。甚至在讓他大哭冷靜後,也很有效。例如:兒子爆哭亂哭時,我們會讓他冷靜冷靜。一旦他冷靜下來,我們會「正向強化」他的反應。我們會跟他說:你很快就安靜下來了,很棒!要記得你是可以很乖的,爸爸抱一個。然後我就抱著一個滿臉眼淚跟鼻涕的小孩了……。但是一再強化的結果,他現在從爆哭到冷靜,有時候五秒內就搞定。
結論:
攻擊行為,是 1-3 歲孩子很常見的問題,這是正常的。我們可以靠著制定規範、儘早處理、嚴格與立即的執行、轉移與正向的引導、不斷強化這幾個方式,去改善孩子的問題。
記得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,相信我,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的時候,會忘記該怎麼做的。我也是不斷不斷的提醒自己,不斷學習。
Source: https://twkid.com/p/2401/